近年來,以計算機技術、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技術和以物聯網為代表的傳感技術不斷升級創新和廣泛應用,檢測檢驗行業數據化能力和范圍隨之快速擴張。信息化、自動化系統的應用使檢驗檢測過程產生海量、多樣的數據,檢驗檢測行業逐步進入數字化、智能化時代。
檢驗檢測行業數字化現狀
檢驗檢測行業數字化轉型是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是國家質量提升和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的重要技術支撐。我國檢驗檢測產業規模持續擴張,展現了巨大的市場活力,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檢驗檢測市場。部分檢驗檢測機構已在數字化轉型中先行獲益,通過對近500家檢驗檢測機構調研顯示,約36.2%的機構已進行或計劃進行數字化轉型,一年內開啟數字化轉型的機構約占20.6%。2020年初,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上線運行“浙里檢”平臺,實現了檢驗檢測“最多跑一次”。就山東而言,其檢驗檢測業務網上辦理平臺相對傳統,但近年來,山東省不斷推動檢驗檢測機構監管信息化建設,投入開發“山東省認證認可行政監管系統”,預計很快上線運行。目前雖然檢驗檢測市場在“放管服”政策的推動下,不斷資源整合,發展勢頭良好,但未改變小、弱、散的特點,產業分散、重復建設等問題突出。近年來,檢驗檢測行業數字化取得了快速健康的發展,無接觸、可溯源等數字特性提升了服務水平和抗風險能力,但相對落后的管理模式尚未得到實質化改變,存在著數字化程度低、數據采集質量差、數據對接難度高、數據運用能力弱等問題。
檢驗檢測行業數字化轉型政策背景
2015年5月,原質檢總局召開了“互聯網+檢驗檢測”服務模式研討會,檢驗檢測行業迎來互聯網模式,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將大數據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2016年,“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指出加快建設數字強國。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提到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2019年10月,《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發布,明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加強數據整合和安全防護,11月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出建設數字政府,推動數據有序共享。2019和2020年是數字經濟政策發布的“爆發年”,截至2020年底,共出臺了60余項數字經濟相關政策。2021年進入數字經濟紅利年,“數字化賦能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探討數字經濟時代下檢驗檢測行業發展方向,9月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檢驗檢測行業做優做強的指導意見》,提出引導檢驗檢測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升檢驗檢測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數字經濟相關政策的密集出臺宣告了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檢驗檢測公共服務的提質升級,檢驗檢測與大數據、互聯網的融合發展成為提升行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實現數字化轉型已成為行業共識。
檢驗檢測行業數字化轉型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展現了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和發展韌性,檢驗檢測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一方面,數字化轉型降低了檢驗檢測機構的人工成本,提升了數據信用度,創新了業務模式,有利于提升用戶體驗,提高工作效能和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其數據溯源特性有利于加強行業自律,提高監管部門監管效率。
檢驗檢測行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
面臨大數據安全風險和技術挑戰
檢驗檢測行業數據類型多樣、來源廣泛、數據更新快,在大數據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共享、使用、銷毀等環節存在一系列安全風險,處理不當,會引發嚴重后果,如數據被偽造或篡改,用錯誤數據分析會導致主管部門或企業決策判斷失誤,同時還存在個人信息、機密信息和數據泄露的風險。全方位多層次地保障大數據安全,需要建設完備的數據安全管理體系,這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挑戰。
面臨頂層設計存在缺陷、標準體系不夠健全、服務模式不成熟的挑戰
目前,政府對檢驗檢測行業信息化、數字化尚無通用基礎要求。大多數檢測機構對數字化轉型認識膚淺,只是簡單看作改進管理提升服務的方式和手段,尚未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意義所在,未將其放在主體地位,也未納入發展規劃中。另外,檢驗檢測專業性強、服務對象個體差異大,檢測組織管理層次復雜,機構流程不一,數字化轉型難以形成統一標準。
面臨投入成本高、開發周期長、運營能力弱、效果預見性差、盈利模式不夠明朗的挑戰
檢驗檢測行業專業性強,個性化程度高,實現數字化轉型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對服務方專業要求高。目前,大部分國內檢驗檢測數字化平臺軟件開發商專業水平不高,對行業認識不深,與檢驗檢測機構溝通不暢,距實現機構要求的業務管理和服務需求能力尚有差距。
檢驗檢測行業數字化轉型建議
整合資源,發揮檢驗檢測行業市場潛能
優化結構,提高資源利用率,構建區域聯動機制,培育和扶持檢驗檢測認證龍頭企業,加速市場化改革,盤活機制,強化競爭,徹底改善檢驗檢測行業“小、弱、散”現狀。
順應時代潮流,搭建“互聯網+檢驗檢測認證”平臺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互聯網+”與智能化為指引,加速推進檢驗檢測業務跨區域發展。“互聯網+”借助互聯網平臺開放生態、連接一切、跨界融合的特點,客觀全面呈現檢檢測認證行業現狀,推動資源優化整合,一方面有助于數據分析、數據運營和數據賦能,不僅可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用戶少跑腿”,還能實現數據利用最大化,使主管部門和企業用戶決策更精準;另一方面有助于投資方認清行業風險,有效規避因誤導蜂擁而上;同時,也避免了重復認證的問題。相應的,搭建“互聯網+檢驗檢測認證”平臺亟需專業的數字化供應鏈,保障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這就需要平臺開發商深入探究檢驗檢測的行業特性和數字化轉型要求,解決檢測行業與信息化技術的數據安全、數據融合、知識框架化等瓶頸問題,加強大數據安全保障。
加強數字監管能力,推動“放管服”政策走實走深
強化監管科技應用實踐,積極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強化數字監管能力建設,提升認證認可行業監管專業性、貫通性和統一性。堅持放管結合、并重,轉變官本位思想,以“服務企業”為起點,改善服務監管體驗,實施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的監管。
堅持標準引領,推動數字實驗室標準體系化建設,加強檢驗檢測行業數字化轉型規范化
搭建管理部門牽頭、社會參與的數字化組織框架,推動建立多層次數字化實驗室“建設、運營、評價”體系,完善相關技術規范和評價標準。把檢驗檢測認證行業數字化的建設與發展上升到戰略高度,構建符合數字化轉型升級要求的組織框架與人才發展規劃,并根據數字化轉型的宗旨和要求,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制定相應的分步建設、技術支撐、服務保障、人才梯隊建設方案。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企業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中國政府網、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督總局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
本文來源: http://www.morethanschool.cn/news/202205/xwif_23506.html